iTrash 智慧垃圾服務站第三季投遞熱潮破萬次  晚間高峰最忙、生活永續新日常

 【桃園訊】晧揚環境(iTrash)最新統計顯示,全台 iTrash 智慧垃圾服務站在第三季(7~9月)使用量再創新高,其中台北市捷運沿線站點投遞次數突破萬次,展現民眾對「智慧垃圾管理」的高度接受與依賴。

  透過 IoT 物聯網技術,iTrash 能即時掌握各站點投遞量與時段分布,協助企業與公部門更精準規劃清運與減量作業,展現智慧城市邁向永續治理的數據力。

 

一、 捷運沿線三大熱點突破萬次投遞 智慧垃圾融入生活節奏

iTrash 系統資料顯示,捷運沿線的三大熱門站點持續穩居全台前段班:

◆西湖站 投遞次數達4,162次,穩居全台第一;
瑞陽站 2,848次;
◆東湖站 2,160次。

三站合計突破一萬次,顯示台北通勤族對智慧垃圾投遞的高度依賴。

即便西湖站周邊設有多個免費公用垃圾桶,仍有大量民眾選擇使用 iTrash 智慧垃圾機。這樣自覺、有序的行為,反映出環保意識的提升,也讓「智慧投遞」逐漸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  此外,家樂福三民店(1,092次)與八月底啟用的天母國小站(316次)等社區據點,也展現穩定成長力道,逐步形成「生活圈型」的垃圾減量網絡。

二、週三與週日垃圾車停駛 iTrash 成民眾最佳替代方案

  根據統計,每週三與週日為垃圾車停駛日,此時各站點的投遞量明顯上升,部分地區更在晚間時段出現「滿位」情形。這代表 iTrash 智慧垃圾服務站不僅分擔了清潔隊的收運壓力,也補足了公共服務的空缺,讓市民即使在垃圾車未出勤的日子,也能隨時投遞垃圾,維持生活整潔與便利。

  從時段分布來看,18 ~ 22點為全日高峰,占比約 42%,反映上班族下班後集中處理垃圾的生活型態;次高峰則出現在清晨7~9點與中午11~13點,形成早晨與午間的「順手投遞潮」。

  全天候的使用分布,說明智慧垃圾服務已深度融入民眾生活節奏,讓「丟垃圾」也能是一種永續行動。

三、數據驅動城市治理 從垃圾室開始落實 ESG

  iTrash 智慧系統具備即時數據回傳與趨勢預測功能,可依垃圾量變化自動建議清運時機,提升效率並降低車輛碳排。這些「分時段、分地點」的精準數據,已逐步被企業與公部門納入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報告依據,成為城市永續治理的重要基礎。

  晧揚環境指出:「透過精準的垃圾數據,企業與政府能從垃圾室開始落實永續。智慧廢棄物管理不僅提升城市環境品質,也讓減碳成效能被量化、被看見。」

四、執行長劉涵宇:讓民眾「看見自己製造的垃圾」

  晧揚環境執行長劉涵宇表示:「iTrash 的初衷,就是讓民眾可以24 小時自由投遞垃圾,不受時間限制。

  更重要的是,每次投遞時系統會即時顯示垃圾重量,讓使用者清楚感受自己產生的垃圾量。當民眾開始意識到『自己製造了多少垃圾』,就會自然而然啟動減量的行動。」

  她強調,iTrash 不只是科技產品,而是城市生活方式的轉譯者。從便利開始,走向有意識的環保;從垃圾處理,延伸到永續思維。

 

五、展望未來:串聯站點資料網絡 打造更聰明的永續城市

  iTrash 將持續推動「智慧垃圾+資源回收」雙軌策略,串聯社區據點資料,建立城市廢棄物數據網絡。

  未來也將與更多公私部門合作,推動智慧回收、再生利用,讓「丟垃圾」不再只是例行動作,而是全民參與永續的具體實踐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